脑梗死是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梗塞灶的脑血管疾病。
健康指导
1、生活起居:居住环境宜安静整洁, 保持病室空气清新,适宜温、湿度,避免着凉,光线柔和。患者各种排泄物,分泌物要及时处理。
2、对卧床时间较长者,定时翻身,每2小时翻身一次,预防压疮的发生。加强患肢的功能锻炼。卧床病人协助其翻身,做好皮肤清洁护理。
3、保持病人大便通畅,便秘时给予通便剂,或多食一些粗纤维,如水果。做好会阴护理。
4、心理指导,患者骤然发病,造成生活不能自理和语音障碍,患者常焦虑不安或情绪低落,悲观失望,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对于急躁易怒的患者,要耐心听患者倾诉,疏导患者情绪,使其得到宣泄,避免情绪急躁,加重病情,切勿粗暴对待患者。
5、休息与活动:
(1)急性期卧床休息,平卧或低枕位,头部禁止使用冰袋。
(2)保持肢体功能位,防止患肢畸形。观察患者肢体活动、感觉、头痛呕吐等情况。
(3)病情稳定应进行功能锻炼,如穿衣、洗脸、漱口、自己动手吃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6、饮食:饮食以丰富营养,易消化,低脂,低糖为宜,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禁忌辛辣刺激等助长生痰之品。吞咽困难给予鼻饲时,每天给予充足的水分及富有营养的流质,如果汁,肉汤等,病情恢复后,可进食宜少量多餐。脑血管恢复期的患者可选用以下具有降压、降脂、软化血管的食品,如木耳、莲子、蜂蜜、萝卜、大枣、芹菜。
7、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瘫痪病人的宣教
(1)心理护理,根据不同病期病人的不同心理因人施教,家属可以疏导鼓励病人讲出自己的困难,与病人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帮助病人克服对生活的失望情绪,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接受各种治疗和护理。
(2)生活护理,协助病人完成日常生活活动,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3)皮肤护理,保持病人的皮肤清洁,定时翻身,温水擦浴,防止压疮。
(4)会阴部护理,每日清洗外阴及肛门,保持清洁干燥。留置导尿管者,鼓励病人多饮水,可以定时夹闭尿管,以利于膀胱功能恢复。
(5)肺部护理,协助翻身拍背,鼓励病人咳嗽,保持呼吸道通畅,冬季要注意保暖。
(6)肠胀气及便秘护理,鼓励病人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胀气食物。便秘者给予缓泻剂或使用开塞露。
(7)安全护理,生活用品应放于患者易于拿取的地方,应用热水袋水温不超过50度,并加套使用。
(8)康复训练,瘫痪肢体应保持良好位置。按摩肢体,协助做好被动性训练,活动量逐渐增加,运动功能开始恢复时,应鼓励病人早期做肢体及躯干的功能锻炼,并积极提供方便。
(9)此病的康复医疗是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病情稳定后要及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康复锻炼。肢体功能锻炼:早期按摩,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以预防瘫痪,促进恢复。语言康复锻炼:适当给患者听广播,电视,刺激语言中枢,鼓励其发音。恢复期的患者要做到动静结合,在静心修养时要进行适当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度。避免复发因素:①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生气。②饮食有节,清淡忌油腻,戒烟酒。③生活起居规律,劳逸结合。④勿突然改变体位和用力过猛。⑤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使用缓泄剂。⑥随季节和气候增减衣服。⑦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定期复查,出现手指麻木无力、偏瘫、偏盲、失语、眩晕、步态不稳等,应及时就诊。
10、经常观察瘫痪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等情况。
蛛网膜下腔出血健康教育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很多,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以动脉瘤、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动静脉畸形三个原因为主,此外,还可由血液病、颅内肿瘤、动脉炎、静脉血栓形成等多种原因引起,尚有1 5-20%原因不明者。
临床特征:急性起病、剧烈头痛、呕吐、颈强克氏征阳性等脑膜刺激征、血性脑脊液。
治疗原则:控制继续出血,防治迟发性血管痉挛,去除病因防止复发。
健康教育:
1.活动与休息:绝对卧床4-6周后,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床上适度活动,如自己坐起进食,床上洗漱等,但以不引起心慌气短为原则。以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8周后可离床活动:注意避免疲劳。出院后短时间内减少出入公共场所,以免因抵抗力低下而诱发感染。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每日不少于8小时,防止失眠的发生,因睡眠紊乱常可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使血压升高。睡前采取放松技术,必要时遵医嘱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
2.保持情绪稳定: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过度的兴奋、焦虑等都可使神经-内分泌系统释放儿茶酚胺,从而导致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因此对于sAH病人保持情绪稳定至关重要。
3.指导正确用药:遵医嘱按时服药,特别是口服尼莫地平,预防迟发性血管痉挛发生,服用塞宁时应注意监测血常规,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对于高血压者应指导其坚持长期用药,学会监测血压的变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物,保持血压稳定,增强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
4.合理饮食:饮食以低钠、低热量、低脂肪为主,增加奶制品、豆制品、鱼、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多饮水,忌暴饮暴食,选择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等,保持大便通畅。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限制饮酒,提倡戒烟。